國汽車零部件企業一向有“拼爹”的傳統。在我國汽車產業發展過程中,很多體制內零部件企業,憑借自己的好出身,靠著“強悍”的“爹”做后盾,年年過 著吃穿不愁的日子,這一度讓很多只能靠自己打拼討生活的同行眼紅心熱。不過,這樣的好日子可能快要結束了,汽車行業的大幅調整,或將令很多體制內零部件企 業遭遇生存危機。
疾風知勁草,路遙知馬力。越嚴峻的市場形勢,越能考驗出一家企業的實力。2015年以來,萬里揚變速器在高端輕卡市場熱銷的同時,各個整車廠下 屬變速器企業市場份額卻在萎縮。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答案很簡單:競爭使然。2015年我國宏觀經濟低迷,汽車產業也迎來了周期性的大幅調整,日子越 來越難過的整車企業,不得不從自身利益出發,尋找更能幫助自己提升質量、渡過難關的供應商。而企業內部的零部件企業,恐怕大部分難擔重任。
其實,在目前的汽車市場上,還有很多“萬里揚”這樣的汽車零部件企業。他們從誕生之日起,就只能靠自己的產品實力打拼市場,危機感從來都是如影 隨形。他們雖然有過硬的產品,卻仍然經常要為叩開整車配套的大門絞盡腦汁,費勁心力。所幸,這些企業在艱難的市場中成長起來了,并將自己磨練得更強壯。在 記者過去一年的采訪中,已經感受到這種變化。一些優秀零部件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兩年一些整車企業的配套大門開始向他們敞開,只是會附帶很多類似的條 件:比如幫助整車廠下屬的零部件企業(這些企業的同行)改善產品性能、質量,共享某些工藝、試驗數據等。這可能是整車廠為呵護自家孩子,更為了企業自身發 展需要作出的無奈之舉吧。
不過,勉強外來的零部件企業幫助自己下屬零部件企業共同改進產品的行為,能起多大作用?
而當市場形勢更為艱難,整車的處境都岌岌可危時,奮起自救的整車企業會不會選擇斷臂求生?在筆者看來,不能與整車企業共同成長的零部件企業,即 使是親生兒子,未來被放棄恐怕也是大概率的事情。因為事實上,我們已經看到,很多整車企業已在剝離那些對整車發展形成拖累的零部件板塊。
2014年底,法士特總投資30億元的100萬臺中輕卡變速器項目落戶寶雞市。選擇這樣一個時機進入,法士特也許同樣看到了專業變速器企業的機 會。因為對于強勢的市場競爭者而言,目前市場的飽和只是相對的。對于那些在產品、技術上仍然沒有升級的體制內零部件企業而言,這一領域的新加入者將會進一 步擠壓他們的生存空間,加速他們的出局。
返回